2018至2020这三年时间,在畜牧养殖业可谓是发生了腥风血雨、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非洲猪瘟首次登录我国辽宁省,随后3个月在全国20多个省极速蔓延,给养殖业带来沉重的打击。2019年,猪肉价格飞升,一度暴涨至每斤30元,让很多养殖户一夜间身价翻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与非洲猪瘟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劣势大环境下,大型养殖企业凭借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与累计资本在养殖业站住了脚跟,而许多的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因种种不可抗因素退出了市场博弈,在这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络,紧跟前沿政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成为了企业安身立命的法宝,今天齐贝网带大家了解一下7月份畜牧业最新政策,以便养殖企业能及时调整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
1、“禁抗令”正式实施

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宣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饲料生产企业将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7月起,“禁抗令”将正式实施。农业农村部还对养殖者生产自配料时的原料、添加剂和兽药等使用提出明确要求,不能添加除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以外的兽药,凡违反本规定的,将受到相关处罚,涉嫌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禁抗令”对于养殖者来说是一大挑战。抗生素能起到增强畜禽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一旦失去抗生素的支撑,很容易导致畜禽抵抗力下降、疾病多发、生长缓慢等问题,这就要求养殖者尽快寻找抗生素替代产品,并在畜禽喂养和养殖场管理上多下功夫,这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养殖者要做好心理准备。
2、生猪收购贩运主体需实名登记
本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生猪收购贩运管理的通知》,对生猪收购和贩运行为做了明确要求:自7月1日起,指导从事生猪收购贩运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牧运通”登记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单位地址或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实行全国统一编码。
生猪收购贩运和各地之间的生猪调运涉及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从国内来看,我国非瘟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病毒依然存在,如果不加强管控很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从全球来看,非洲猪瘟疫情依然严峻,英国《卫报》6月18日报道,西非国家尼日利亚最近暴发了严重的非洲猪瘟,近百万头生猪因此被扑杀。养殖者必须重视起来,减少与外来人口、车辆、饲料等接触,定时对猪场内的生猪进行自检,同时利用畜牧器械设备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抵御非洲猪瘟病毒侵袭。
3、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工作推上日程
农业农村部对粪污还田的标准做了明确要求,预计下月起,相关部门会加强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计划,根据养殖规模明确配套农田面积、农田类型、种植制度、粪肥使用时间及使用量等。养殖场若没有完善的还田利用计划,或将受到相关处理。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重视畜禽粪污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快建立合理的粪肥还田利用计划。
以上就是7月份关于畜牧养殖业的政策调整详细信息,“禁抗令”已经开始正式实施,养殖者要尽快寻找无抗核心料,生猪收购贩运主体需实名登记,为的是保障整个畜牧养殖业的健康蓬勃发展,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工作推上日程,畜禽粪污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刻不容缓,养殖场必须制定完善的还田利用计划。